心思,有饭吃能温饱,谁不愿意安安生生过日子?
活不下去了才作乱!
于是,那十几支灾民作乱的队伍,很快被瓦解得七七八八。
不过,诚王这边事情虽然进展顺利,但也并不是一帆风顺。
一是他调剂过来的第一批赈灾银买的粮食,已经快完了,粥棚里一天两顿的粥,在第二批粮没到的时候,不得不减为一顿。
二是虽然大部分作乱的队伍已经瓦解,却还有三支甚是顽固,而那三支却是最大的三支。多的那个已经多达五千多人;少的那支,也有六百多人。
那些不仅是火台县的灾民,而是整个宝山郡和周边的受灾严重的郡府灾民组成的队伍。无广告72文学网amww.72wx.com
诚王把主要的赈灾地点设在火台县,是因为火台县是最先受灾且受灾最严重的地方,赈灾的各种事宜当然是辐射往各处,只不过因为他初到,地方官府又不作为,他身边的人都派出去了,但人手仍是不够。
可用的得力的人手,就更少了。
哪怕诚王忙得脚不沾地,但他不是三头六臂,时间又短,这些天里也是熬得废寝忘食,眼睛布满血丝。
诚王在来到青州的路上就预先做了一应安排,赈灾的银子一半用来购买粮食,应对灾民饥荒;剩下的一半,要重建房屋安顿灾民住处,还要购买当季的种子,让百姓早日收获可以裹腹的粮食……
而这些事情中,建医棚也是重中之重,毕竟灾民饿死不少,说饿殍载道也不为过,有些尸身处理不及时,怕起瘟疫。
这本是诚王最担心的事,他走得急,也并没有请旨派御医跟随。
虽然医棚是一到就早早的建了起来,从当地的医馆里征调大夫,可城里都这个样子了,百姓有点能力的都逃难走了,医馆里又能有几个人?他一直担心一直人手不够,考虑着是不是送信回去让皇上派些御医过来帮忙。
好在他的信还没写,便有义医堂的大夫主动前来帮忙,还自己购置的药草,并调来了大批的医者,这也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最初他去医棚看过,义医堂的医者尽责尽职,他很放心。
这些天,他再没有时间去义医堂看一看,实在是有太多事需要他忙。他当然不知道他的儿子和未来儿媳都已经赶到了青州。
第三件事则较为严重了。
购买的赈灾粮食,当然不是一批能到。
毕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