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的确是有一些,但李二陛下更多的却是欣喜。
房俊的这个招数以前就用过,自己也曾隐约看出其中的好处,但是却并未深入思考,所以一直朦朦胧胧,没有捅破这一层窗户纸。
现在房俊陡然提出来,李二陛下顿时茅塞顿开。
亏得自己还为了打压门阀殚精竭虑、夜难成寐,却忘记故人老早就已经将破坏分散一个以血缘为维系基础的庞大集团的办法放在那里了……
推恩令!
西汉自汉文帝、汉景帝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这一建议,但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汉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建议削藩,结果吴楚七国以武装叛乱相对抗。
景帝迅速平定了叛乱,并采取一系列相应的措施,使诸侯王的势力受到很大的削弱。但至武帝初年,一些大国仍然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并且诸侯王骄奢淫逸,时常违抗中央政令,严重威胁着中央集权的巩固。
主父偃上书汉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正是施行“推恩令”。
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封地大的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
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
“推恩令”大获成功。
世家门阀自然与封国不同,但性质基本相似,予以次子、庶子们前程,使其野心滋长,不再受到家族羁绊,或于家族内部造成矛盾,会重创世家门阀的气势,各生私心。
优秀的人才越多,家族就会愈发壮大嘛?
绝对不是。
家族的兴旺,除去子弟杰出之外,更重要的便是团结!家族内出去嫡长子之外,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不会获得家族的政治资源,永远都只是家族的附庸,即便入朝为官,那也得以家族为主,不见得在自己身上有多少投资,但是到了必要时刻,随时随地都会被弃若敝履。
想要过得好,就必须依附在嫡长子周围,尽心辅佐。
而一旦这些次子、庶子发现自己本可以有更好的前程,即便是分家另过,亦可能一展抱负,谁还会甘于依附,为了嫡长子做牛做马?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