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竹蜻蜓精神”却很好的体现了中国腾飞追求创新,以我为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内核。
所以庄建业虽然对这里面的内容有些不适,但还是捏着鼻子认了,就这样竹蜻蜓的事就这么传遍了整个腾飞系。
如今党高官林波在这种场合再次提到竹蜻蜓,虽然博得在场众人的会心一笑,但那个不知道这位林书记的用意。
无人机这东西,从外部的硬件儿,到内部的运行软件,就好比是当年的竹蜻蜓,中国腾飞随便拿把刀就能削出来,完全没有任何难度。
无论是王者归来,还是回马枪,绝对是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相较于此,民用客机方面中国腾飞可就没有这么随心所欲了,特别是90座以上的支线\\干线客机,除了运十的部分经验外,几乎是两眼一抹黑,与波音上马的波音787以及空客预计动工的A380相比相差至少25年。
这还是中国腾飞这些年一直坚持不懈追赶的结果,还是有着如此巨大的差距,若是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的,回过头来再想追可能黄花菜都要凉透了。
运十的惨痛教训就不说了,苏联解体后对俄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打击难道不明显吗?
要知道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苏联、乃至中东欧的航空运输可都是苏联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天下,伊尔系列、图波列夫系列、雅科夫列夫系列并不比波音、麦道和空客差多少,但一场解体浩劫直接葬送了俄国的民航制造业。
等着俄国在2000年前后回过味来,准备重整民航制造业时方才发现,除了空荡荡的厂房,从人才到设备,从材料到发动机几乎没有不缺。
即便凑合着弄出一款大飞机,也没办法与波音和空客竞争,因为这两个巨头的民用客机已经开始使用复合材料,推力更大、油耗更小的新型发动机,先进的电传操纵系统……早就把俄国货远远甩在身后。
就好比是俄国的拉达轿车和德国的大众甲壳虫,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连竞争都没得竞争。
本来国内市场狭小,产品的品质又上不来,势必导致造一架亏一架,如此一来便导致俄国的民航制造业愈发的不景气,进而导致全面衰落。
从基本面来讲,国内并不比俄国好到哪儿去,甚至在技术上还比不上俄国,毕竟人家祖上在这方面阔过,国内至今连100座以上的大飞机还没碰过。
不过有一点俄国是比不了的,那就是国内的经济发展更快,民众的生活水平提升的迅速,进而促使国内拥有远比其他国家更大的发展潜力。
不说别的,从1985年到2000年这15年的时间里,民航运输增长了整整23倍,飞机运营数量也从1985年的不到300架,发展到2000年的超过2000架。
那可是整整两千架大型客机,除了空客就是波音,按照一架2亿美元的均价计算,2000架就是4000亿美元。
换句话说,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