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和和气气,暗地里波谲云诡,激流涌动,外交和军事形势高度紧张。
《史记·吕不韦列传》载,他在赵国“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连衣食住行都很窘困。
高大的儒生自然就是荀子。
程知远见他,口称老师,并且答应了教嬴异人学剑。
荀子等到程知远走了,见到酆业的时候,便笑的很开心。
“我这一世总是喜欢听到旁人叫我老师。”
他对酆业如此说。
“不传我道者,亦如是也。”
酆业有些奇惑,他并不知道程知远是仙人,他只知道对方是太学主。
是仙人不传圣人道,但圣人依旧兴开颜。
其中滋味,也只有荀子一人能知,这与勾践不同,荀子想的是传播自己的理念,他不传道,故而只想和人说一些做人的道理,程知远是极得他欢喜的,只是他觉得颇为可惜,仙人终究是仙人,谪世下凡,来如风雨,去似微尘。
越王欲称老师,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念,他不在乎传道与否,只是想把程知远培养起来,随后让他败在自己的剑下。
那是越女的创伤,那是夫差的锋锐,仙人在他心中留下极其龌龊与恶心的印象,只因为仙人从来不去睁眼看看这人间。
荀子在第四馆坐了一宿,难得的想要喝酒。
酆业不敢违背老师意,便去派人寻了酒水过来,同时还小心嘱咐旁人,尤其是姜氏子弟,不可把荀子老师在此的消息走漏。
右山临宫的脸面,老师在此饮酒,若是被其余几脉儒生抓到,恐怕要在翻过年的八脉会论上齐齐参上老师一本。
老师素来与孟轲不合,但酆业认为孟轲不会作这种手段,但孟轲不会,不代表子夏那一脉不会。
不代表白鹿宫,仲良氏不会。
儒门八脉之中,明争暗斗,其实哪里又有坦荡的君子呢,脉主们的冲突倒是拿在明面上的,但即使是这样,颛孙师与子夏的暗斗也极其激烈,而颛孙师与荀子是至交,又有当年祖先的裙带关系,子夏自然也把荀子视为思想上的假想敌。
而另外一边,曾参,颜回,乐正是一路阵营,而仲梁,陈良是一路阵营,虽然白鹿宫显得有些势单力薄,但是他们与澹台灭明,公夏首,句井疆几人走的较近,故而也不能说,白鹿宫一方就无人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