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7 王化之基

蓟西诸县,扼太行北径。

山中原白波、黑山营寨,皆已改造成坞壁、置驿。平时圩田自养,筑路通渠,守护往来客旅。战时亦可依山占道,御敌于国门之外。此举,本为防并州亡胡。今并州亦归蓟王所辖。南匈奴各部,早与蓟国,休戚与共。蓟王一声令下,四面合围。流窜亡胡,时日无多。

亡胡,多为各部犯法者。如先前长城马贼余孽,便多逃往并州,落草太行。本以为,能逃过一死。岂料并州亦归王治。并州牧羊续,奉命行事。领州郡守军,南匈奴联军,并蓟国黑山校尉杨凤部,四面合围。势要剿灭流寇。

太行八径,日益持重。蓟王岂能坐视鼠辈,威胁往来商旅。自河北税赋,渐与蓟国比同。经河西走廊渐多,然走居延外道亦未少。究其原因,沿途草原部族,因改农牧定居,与蓟国通商互市,日渐富足。沿途广有商机,故游商亦难舍外道得利。长城马贼俱灭,京观犹存。正因丝路流金,分润利益。高车十二侯国,扼守草原丝路。小股蟊贼,举手之劳,何须蓟王出面。

尤其稻收之后,海量青储饲料,源源不断,贩运草原。牛牢、马邑、羊圈,如雨后春笋,遍立水草丰茂之地。风吹草低见牛羊。饱食饲料,外出放养。鲜草多为辅料,各部牲畜存栏量,远超草原所能供养。正因蓟国千里稻海,青储饲料食之不尽。

草原反哺关内,蓟人深得其利。

各部划分草场,互补侵扰。改游牧为农牧,好处亦显而易见。先前,为行国。逐草而居,居无定所。于是,并无家国概念。吃干喝尽,抹嘴便走。毫无眷恋,亦不珍惜。然划分草场,聚族而居。领地观念,日益加深。再加与蓟人通婚,往来蓟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家国意识,日渐兴起。此乃时代造就,亦是王化使然。

家国意识,催生身份认定,族群共融。而后诸夏同,天下一。

“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正道捐弃,而邪事日长”。明主,不可不察也。

蓟西,亦是稻作重镇。

千里流金蓟国渠。并非一条直渠,斜贯东西。枝渠众多,皆可通行。都水署、并都船署,历年修造,今非昔比。话说,蓟人客庸,日赚二百钞。自蓟王少复祖爵,便经久不衰。正因,筑路通渠,圩田造堤,营城建楼,悠悠二十载,相沿成习。从未中断。

凡枝津所至,遍开紫花大堤。皆有舟船往来港津。水网如脉络,滋养千里稻海。须知,水田亦是湿地。可想而知,蓟国碧水青禾,一尘不染。黄叙除遮面,亦可畅快呼吸,足见一斑。

“一夜玉玲珑。横斜水月中。小行孤影动。生怕惊花梦。”

船宫之便利,非亲临不可知也。

七重旗楼,琉璃宝顶,皓月千里,星河烂漫。

“拜见夫君。”见蓟王夜来。麻姑仙、墉宫七玉女等,盈盈下拜,万种风情。

蓟王容成术大成。新婚燕尔,万般呵护,不敢恣意。床笫之间,多浅尝辄止。不肯大张挞伐。如何能大江东去,尽兴而归。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

相关阅读: 秘境探宝兰斯风云进化录深城旧梦天才医妃要改嫁狐狸九阴阳石巴山剑场战神妈咪超强势重活一世重生之无限武侠世界崇祯十五年捡个相公是战神狂猛战神王猛范兵兵婚情厚爱:娇妻有三宝宋颜陆修瑾万妖宝录都市王牌传说安易凤卿尘符纹回归江瑟瑟捡个相公是战神凤鎏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