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马周(下)

了问题,只好硬着头皮去投靠中郎将常何府上做门客,暂且在长安落户。

苦心人,天不负,命运之神终于垂青了这位胸怀大志的青年人。

贞观五年,李二陛下下诏命百官议论国是,就时政得失提出建言,无论文武官员,都得写出一份奏折。

这常何乃一介武夫,平素没读过多少书,字都认不得几个,如何写得出此等奏折?于是,便如同朝中大多数武将一般,寻枪手代笔……

此时马周正在常何府上,常何也不舍近求远了,便让马周代写一篇呈给李世民交差了事。

马周惊喜不已,如何能放弃这等大好机会?自然是绞尽脑汁,施展平生所学,在这篇议论时政的文章中提出二十条建议,写得头头是道,精彩纷呈,对于国事利弊阐述得鞭辟入里,每一条建议都堪称时下最完美的方案。

李二陛下看后非常惊诧:常何那个大老粗,能写出如此透彻的文章?一问,才知道是常何门客的杰作。李二陛下求贤心切,马上命人到常何府中请马周,与这位出身低微的落魂文人交谈一番,立生相见恨晚之意,立刻让马周到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没过一年即任命他为监察御史,最后官至中书令,成为李二陛下的重要谋臣与得力助手,可谓一“折”成名、平步青云的典范……

马周曾自比商之傅说、周之吕望(姜子牙),对此欧阳修在《新唐书·马周传》后评论说:马周的才能不及傅说、吕望,所以后世很少记述他的事迹。但写下“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太祖,则否定欧阳修的评价,曾批注:“傅说、吕望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认为马周的才德远在傅说、吕望之上。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尽管新旧唐书中对马周的记载并不太详细,但马周在“贞观之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难以磨灭。他以自己卓越的治国之才,协助李二陛下开创了历史上最著名的盛世,使得煌煌大唐之名垂拱千古,遗风历经千年而不衰。

李二陛下为表彰马周对大唐的杰出贡献,曾亲笔为马周题辞:鸾凤凌云,必资羽翼;股肱之寄,诚在忠良。如此高的评价,在名臣云集的唐朝初年也属少见。

写首什么诗好呢?

房俊提笔沉吟片刻,沉腕下笔,笔尖在宣纸上涂染游走,一个个瑰丽端方的小字便出现在这幅画的左上角空白处。

岑文本微微俯身,轻声吟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嘶!”

岑文本倒吸一口凉气,赞叹道:“二郎,大才也!入情入景,以物言志,弹指间一首旷世佳作挥毫而就,老夫折服矣!”

说着,整整衣冠,对着房俊就是一个长揖,弄得房俊吓了一跳,赶紧避开。岑文本又

相关阅读: 重生暖婚宋辞霍慕沉陆鸣至尊神殿重生暖婚娇妻宋辞霍慕沉从遮天开始横推诸天万界透视医武兵王陆山河江月蓝做好事就变强黎米京廷苏子余君穆年_叶君程立雪叶辰孙怡夏若雪张起萧晴九龙抬棺九龙抬棺张九阳林婉张九阳林婉叶晨夏若雪完美至尊林凌穿越大封神叶晨夏若雪 小说登堂入室一觉醒来我竟然是灭世大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