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反正大明的湘军旧部之外,这一次就连彭玉麟也无法站在主帅这一边了。
他在得知此事后,怒摔酒杯,大哭一场,然后称病不起。
更加离谱的是,甚至是紫禁城里的杏贞小佛爷,都在帘子后面怒斥群臣道:“假使僧王在世,假使我索特那王爷在此,安敢使洋人蛮横如此!”
当然,杏贞这句话几分真心,几分假意,几分甩锅,那就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终于,在德武四月四日这一天,大明天子朱富贵御笔朱批一张条子,命人交给夏志新:“曾氏名曰国藩,实为国贼,此天下之公论也!”
至此,一代“圣人”的身后名就此盖棺定论。
实际上,朱富贵当然知道曾国藩有曾国藩的无奈。
曾国藩这么做,岂不知辛苦拼杀换来的名誉将会毁于一旦?
他当然知道,不然也不会给儿子留下一封绝命书了。
但身为汉臣,夹在慈禧与恭亲王之间,他只能选择倒向后者。
奕对于洋人卑躬屈膝,但他和肃顺一样,对汉臣其实一直也都很不错。
早些年,李鸿章和左宗棠也都与奕有过蜜月期。
曾国藩很明白,他若想当圣人,在大明是决计没有可能的。
他必须要保住大清,而且要保住大清的正统性。
而想要保住大清的正统性,毫无疑问只能依靠国际社会之调停。
故而他与奕一拍即合,形成了政治军事同盟,也达成了天津教案处理的共识。
那就是毋恶洋人,结其欢心,借其助力,攘内必先安外!
……
曾国藩有一万个理由这么做,但,朱富贵只想说——朕不听!
屠江南有胆,反鞑清无胆,修身立圣有胆,护犊邦民无胆。
这样的圣人,在大明修的《伪清史稿》上,一定会将他死死地钉在耻辱柱上。
夏志新也知天子的心思,急匆匆在河南安阳把殷墟所在的田地买下并派人看守之后,便立刻回到御前听用。
若说他的老兄弟莫白是用手中的枪炮为万岁爷开疆扩土,那么夏志新便要用手中的笔杆子,为万岁爷修一部公正客观,绝对正确的史书。
此乃人生第一大快事也!
·
“刘老爷,曾剃头的兵又要来搜屋了,咱们赶紧转移吧!”
一间宽敞但是破败的瓦房里,几个干瘦的汉子推门而入,言语中带着几分焦急。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