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你打算怎么做?”
“这片不适合奥斯卡的氛围,太平淡,我想明年带它参展威尼斯。”
经过数部电影的打磨,又有一个大导演父亲帮忙参考,索菲亚很快就知晓手中的作品该如何造势,更从容的进入市场。
说来,太过艺术的电影本就如此,如果不是还有这么多电影节可供展出,有着平台奖项加成,文艺片衰落的速度只会更快,单纯的院线运作已经离独立有深度的作品越来越远了,或者说,市场也越来越浮躁,如果《迷失东京》放到09年上映,可能成绩也没那样的高度。
“和那边的组委会打过招呼了吗?需要我帮忙吗?”莱曼问道。
“不用这么麻烦,我前年的那部电影《她》就在威尼斯展映过,我认识那边的电影人。”
好吧......科波拉家族给索菲亚规划的电影节之路,看来是经营得很好,莱曼笑了笑,“你这部影片完成后,我这边会继续帮你收集合适的剧本,过段时间我整理出来,你可以看看.....”
有深度的电影肯定还是要继续拍的,哪怕利润不高甚至会小亏一些,但这样的坚持莱曼一直没变。
“好啊,不过,我自己这段时间也写了一点东西,一个审视、反省、成长的故事......”
索菲亚在电影上还是颇有主见的,也常常阅读小说、看报,汲取创作素材。
像她现在很有谈性聊起的新片灵感在某些程度上就来源于她自己的生活经历,毕竟,她作为弗朗西斯-科波拉的女儿,从小就见惯了好莱坞的各种浮华。
虽然索菲亚自己表示,想拍摄的是一个“发生在当代洛杉矶的一个虚构的明星生活”,主要场景也是马蒙特城堡酒店——
“一个酒店本身就是一个小世界,里面有各种各样有趣的人,因此我挑选了酒店为背景,因为很多明星工作起来也是住酒店居多。在这个短暂居留的场所里,人们常常处在某种转折变化的时刻,这些敏感的情绪正是很好延伸的话题。”
但莱曼还是瞧得出有她自己的影子在,也难怪她如此上心。
“听起来是部很有意思的电影,我会支持你的。”
“谢谢。”
“影片名字定了吗?”
“《在某处》。”
就这样,《处子之山》杀青进入剪辑环节,索菲亚一边忙着这事,一边也会在休息之余,准备新片。
《在某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