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有不少子民失去性命。不如赶在蒙古大军到来之前,把京郊的百姓收容在城内。”
杨清和精利的视线中,多了些诧异。
外敌即将到达京师,朝堂上下惶惶不安,文武官员协商抗敌之策,然关注点在于兵马、武器、粮草等,无一人在意京郊百姓的生命。
杨清和宦海浮沉多年,所思所虑和年轻官员有很大的区别,“阮亭,战争势必会有流血和牺牲,牺牲一小部分人,保证一大部分人的安危,在老夫看来,是一桩划算的买卖。”
他看重阮亭,才有了耐心多说些话,“时间紧迫,转移京郊百姓,需要相当一部分人手和银钱,把他们收容进城内,一日三餐和住所该如何解决?况且,就算朝廷愿意,也不见得那些百姓愿意进到城内。即便是危急时刻,舍弃家产与田地,是需要魄力和勇气的,更多的人宁愿待在家中等死。”
杨清和说的道理,阮亭岂会不明白!
战争一触即发,他本就不是软心肠的人,也知道大局为重,总要有人牺牲,历朝历代,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可甄玉棠甚少在他面前流露出担忧,他愿意为了甄玉棠,试上一试。
再者,在几年前,许是他不会这般感同身受,权贵和普通百姓之间,仿佛存在着天然的沟堑,权贵高高在上,利益至上,必要时可以牺牲无辜百姓的生命。
然他在泰和县待了那么长时间,他愿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尽其所能的保证更多人的安危。
是甄玉棠赶走了他的冷硬和淡漠,他想像她一样,做些无愧于心的事情。
“大人,总要有人牺牲,下官也明白,牺牲的人绝不会是城内的世家和权贵。只是,下官想问大人一句,依照大人的意思,此战,打还是不打?”
杨清和为官多年,旁人一个眼神,他都可以迅速理解那人的意思。可这会儿,他倒是搞不清阮亭的意思了。
他沉默了一段时间,只是道:“不打。”
京师的兵马多是些老弱病残,哪里打得过?
“下官和大人的想法一样,既然此战不打,便可以抽调人手安排京郊的百姓进城。只需收容愿意京城的百姓,不愿意的,也不强求,是生是死,选择权在他们手里。百姓进城后,如今这天气,并不寒冷,可以把百姓安置在街道上,不费多少功夫。
至于一日三餐,先让百姓携带些干粮,再由衙役统一发放粮食,世家权贵也会施粥。虽然麻烦些,可只要做好准备,并非无法完成之事,事在人为。”
“事在人为?”杨清和笑了一下,“阮亭,你还年轻,纵然你说的有理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