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韩绛没说错。</p>
大宋的朝堂谁把谁整的贬官或是流放也就那回事了,可对金国是应该一致对外的,除了个别完全不要脸,一心求和的人之外。</p>
这事,黄裳可以提议,他相信朝堂上那些家伙为了自已的利益会支持自已的。</p>
黄裳又问了一句:“金国那份国书送来的时候,赵相公府里有一次秘议,其中有些人想就此认了这赐姓之事,却是有人当场摔了杯子,而后不欢而散。”</p>
“谁?”韩绛关心的是人名。</p>
黄裳摇了摇头:“不知。”</p>
韩绛轻轻一拱手:“黄尚书,我去打听一点事情,不瞒你,这几天虽然杀机四起,可却没见谁的脑袋真的落地,总要让临安城的人知道,我韩家这次便是动了真格的。”</p>
黄裳没接话,只是拱手回了一礼。</p>
韩绛冲着身边的钱宽一招手,带着身边的仆从离开了这条街市。</p>
韩绛想干什么黄裳猜得到。</p>
这一次他没劝。</p>
虽然他是一个直臣,可同僚之中有人竟然想接下给皇帝赐姓完颜这国书,他认为这样的人应该死。</p>
借这样一个人给韩家一次立威,更何况韩家现在正在找一颗脑袋立威。</p>
只是!</p>
只是韩绛这么年轻,却挺狠。</p>
韩绛与黄裳分别后直奔大理寺的大牢。</p>
牢头远远的就迎了出来,他还没开口,钱宽就将一张纸拍在他的胸口,然后吩咐:“开门。”</p>
牢头双手捂着纸退后两步,吩咐手下开门。</p>
韩绛入内之后,牢头才看清手中拿是什么。</p>
是一张盐引。</p>
宋时的一张盐引可领一百一十六斤盐(南宋一斤是六百二十五克),这张盐引的价值依现价差不多就是五千个大钱,这是一份厚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