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了呢?”
众人面面相觑,不知还有什么其他缘故。
一人见他人答不上来,上前一步,道:“启禀大人,小人知道。小人祖祖辈辈居于此地,曾听说人讲过,好像是五代吴越国时期,城东有个小堰门,还有个大堰门。当时的人用大小两个堰坝隔截江水,不让江水入城,如此,城中诸河专用西湖水,水质清彻,没有机会淤塞。而余杭门外有个地方叫做半道洪,还有个堰坝取名清河,大概是为了爱惜湖水,不让江水流过来。想来正是因为这些举措,致使河道从未淤塞。”
苏轼道:“原来如此,正是这些堰坝将泥沙阻挡开来,既避免了河道淤塞,又保证了西湖水的清澈供大家饮用。”说到此,他突然意识到城内外并没有这些堰坝,想必是某年给拆了,于是接着问道,“城内外并没有这些堰坝,你可知是何时被拆除的?”
那人道:“我听说是大概是……天禧年间,前宰相王钦若出任杭州知州时,为了加快舟楫往来,破坏了这些堰坝,算起来至今已有七十多年了。”
苏轼道:“原来如此。”
一名官员听后,建议道:“这还不简单,我们效仿当年再筑个堰坝,让水自城外流转,不再入城不就行了。”
苏轼道:“不失为一种办法。”
那人道:“不行,湖水不够用,只得从江潮中取水。如今西湖日益堵塞,曾经的水面已经有一半变成了葑田,大人若再筑个堰坝不让水入城,大家就更没水用了。”
苏轼想了下,道:“城中七井之水也是引自西湖,如今七井堵塞,我正在命人治理,如果水不入城,到时井中无水,我修它还有什么意义。”
官员道:“这可如何是好?”72文学网首发m.72wx.coma
苏轼眉头深锁,道:“我再想想办法吧,总会有解决之法的。”
苏轼等人回到衙门,他想了好久也没想出解决之法,于是广征良策治理河道,中间虽有人献策,但经过一番考量都被否定,于是治理河道之事从七月一直拖到了十月这天苏坚来访……
苏轼半信半疑地问道:“伯固有何良策?”
苏坚道:“江潮灌注于城中诸河,岁月已久。若采用吴越国的方式,用堰闸隔绝江水,让江水自城外流转而过,不仅工程稍大,而且西湖湖面葑合,积水不多,城中饮水不能完全依靠西湖……”
苏轼听他说到这里,连连点头,道:“我就是考虑到如今杭州城的情况已非五代时期,故而不能采用吴越国的方式,所以这才犯了难。”
苏坚继续道:“所以我思量许久,觉得应该在钤辖司前创置一道闸门,每遇潮水上涨,则暂时关闭此闸,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