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退下来什么的,不过就是幌子罢了。他没有说破,只是想看李牧是什么态度。
李牧继续道:“想破这个局面,也好办。”
李世民好奇道:“怎么个好办法?”
“继嗣堂之所以重要,在于它是一个连接的纽带,一个沟通的枢纽。如果这些作用被取代了呢?”
李世民微微蹙眉,道:“你是说,内务府和外务府?”
“还有洛阳交易市场。”李牧正色道:“陛下不要小看它们,有了这些机构的存在,只要朝廷做得好,总有一日他们会发现,继嗣堂的功能,不知不觉已经全部被取代了。”
“继嗣堂做得再好,毕竟见不得光。而朝廷做什么,都占着正大光明四个字,这就是区别。”
李世民在心里思忖着李牧的话,几分真几分假,想了好一会儿,也没看出来李牧话语中‘假’的部分,便信了他所说的都是真的。
长久以来,李世民对李牧是有依赖的。因为很多事情,常规的办法解决不掉的时候,李牧往往能够出奇制胜,到目前为止,李牧还没让他失望过:“这件事你着手去办吧,需要什么,朕都支持。”
“陛下能信任臣?”
李世民放声笑道:“朕有什么不信的,朕会像你说的一样,做一个明君,圣君,让天下人心尽服,即便你造反,也不可能成功,这点自信,朕还是有的。而且朕也相信,你有自己的分寸。”
“那臣现在就有三个要求,还希望陛下能够恩准。”
“讲!”李世民爽快道:“朕全都答应。”
“第一个要求,请陛下明年不要对高句丽用兵。”李牧正色道:“今年虽然丰收,但还远远不够。打高句丽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需要万全的准备,若是明年打,恐伤元气。”
李世民想了想,道:“朕可以答应你明年不打,但你得告诉朕,还得等多久。”李世民也肃然道:“朕为何着急?还不是因为随朕一起征战天下的老兵逐渐在老去?他们都是经历过血与火的战士,大唐为何战无不胜,皆因这些老兵。有他们在,朕心里有底。若他们提不动刀了,也许朕的锐气也没了,所以朕等不了太久。”
“攻打高句丽,需要三个条件齐备。路,粮,船。马要继续贩,常平仓要继续建,还有万石船一定要造成功。三个条件具备,攻打高句丽就不是难事了。若不出意外,按照臣的估计,少则两年,最多三年,这些条件皆可齐备。”
“两年。”李世民看着李牧,道:“朕只能等两年。”
李牧点头:“可以。”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