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车辕(四)

下袭扰,从而确保赵营撤出营山县的安全。谁想,首先是郭如克阵斩袁韬,而后又是覃进孝一孤军之力歼灭了对赵营威胁最大的张奏凯部,赵营出川之路瞬间通畅不少。

郭如克的战功,无可厚非,既是份内之责,又超额完成了任务,立一大功。覃进孝这边,就存在争议了。直白说来,对于覃进孝的逾矩军事行动,营中主流分成两派。一派持肯定态度,认为覃进孝能审时度势,立下汗马功劳,值得旌表。另一派则持激烈的否定态度,认为覃进孝罔顾军令,擅自行动,看似功臣,实则功贼。前一派,以昌则玉为代表,认为覃进孝虽有冒进之嫌疑,结果却大利于军,有功却罚,恐失众望。后一派,以侯大贵为代表,坚持应该严惩覃进孝,以儆效尤,否则军中条例,将成一纸空文。

两派在善后总结的军议上唇枪舌剑,辩论不下。赵当世经过仔细考虑后还是比较倾向于昌则玉的看法。诚然,覃进孝孤军深入,的确置军于险地,甚至忽视了郭如克及赵营本部的安危,但至少从结果上看,得到的回报是非常丰厚的。毫不保守的说,张奏凯这一死,赵营出川的时间至少可提前近一个月。因为单纯靠着袁韬余部,赵当世没有十足的把握牵制住官军,一旦张奏凯联合夏时亨等尾随过来,赵营还是得想方设法做个了结。如此一来,拖延出川时间事小,一时半会儿摆脱不开,甚至会引来其他地区官军的围剿事大。张令、谭大孝、孔全斌等元气犹存,都是有可能追击上来的,更遑论在夔州府静观战局之变的各部官军了。

所以,张奏凯的死,战略意义大于战术意义。没了他,官军在川北就失去了主心骨,失去了一个勉强可以协调各部统筹战局的角色。这对于赵营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利好。

赵当世对人,有赏有罚,赏罚公正。最后,他一锤定音,覃进孝这次擅自主张的军事行动,的确有违军令,但若理解为对战局机会的把握,罪有可缘。且因收获巨大,所以功罪相较,功大于过。论功行赏,仅排在郭如克之下。

有人还提起杀俘不详的罪责,赵当世对此一笑了之。首先,覃进孝有点小聪明,在利用俘虏时是作为作战“先锋”来使用的。这可就与单纯的屠杀俘虏有着天壤之别。他这么安排,实质上就把这些俘虏吸收成了战兵。他是主将,怎么打是他的权力,人死得多了,也只是指挥问题而非滥杀俘虏的原则性问题了。且从战后覃进孝吸收未死俘虏为兵的举动来看,前后呼应,无可指摘。再者,一旦俘虏多出本部的供养能力或是控制能力,杀俘之事,实乃常态。军队纪律的塑造要一步步来,是经济实力、部队章程、兵员素质等等综合作用下的产物,绝非一张纸上写几个字可以规避。赵营现在尚不能做到严禁屠戮百姓,何谈善待俘虏?一味急于求成与揠苗助长无异。

对于这个结果,覃进孝自己还是满意的。他一战成名,名声大噪,在官军中的名声甚至超过了侯大贵与徐珲,营中也四处流传着对此战的议论。他嘴上不说,其实心中窃喜,至少在他自己看来,这一战最出风头的必定是自己,至于要不要那个表面上的头功,无大干系。

他没意见,旁人自更无言语。侯大贵虽然不爽,但毕竟与覃进孝没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不可能死咬着他不放。况且赵当世已经拍板的事再去说三道四、满腹牢骚,自找不痛快吗?他之所以要怼覃进孝,其实醉翁之

相关阅读: 老猎魔人的退休生活农女福妃名动天下隐世医神全能电竞系统亮剑之杀敌爆装系统我可以点化万物钓鱼直播间坐忘长生重振中医全能反派朝为田舍郎滚滚我超凶警探长我真是练气期啊混沌剑神农门婆婆的诰命之路不负唐门盛唐陌刀王重生之狂暴火法天道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