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说过,象太阳,把资本主义辐射进内地。当时那位学者听了这种比喻还感到很吃惊。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历程,已经可以清楚看到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在南方地区的兴起。而北方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仍然停留在传统里。这是影响东北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制度和观念的因素。但老工业地区如何进一步工业化却是东北持续发展的另一大课题。”黄旭在一旁静静地倾听着天舒的讲述,但是很快他便是翻开资料来核对天舒所说的内容,发现天舒说的的确是东北三省的实际情况,而且数据也异常准确,最重要的是这位年轻县长根本没有看稿子,很明显是做过准备的,所以他抚平心中稍稍着急的心,准备继续听下去,看看他有什么高见。
“准确来说,东北三省的困境有这么几大原因:第一,改革开放之后南方新工业区的兴起,新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和冲击了老工业区的老产品,市场丧失,老产品被替代。特别是技术上的更新换代,导致了产业结构上的巨大变化,第一代老工业区的设备老化,技术改造滞后,由此形成的难题比新兴工业区的一穷二白更加难以处理。特别是一些资源型的城市遇到了矿竭城衰的困难。总起来说,东北地区遇到了再次工业化发展的问题。东北的经验将值得华夏全国各地区借鉴。”
“第二,东北老工业区原有功能主要是为计划经济下备战备荒而设计的,其产品有些不是针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品,改革开放之后,老工业的产品面临着新的转型,但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的格局反而使这些地区的企业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另外,在管理和经营方面说,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老国有企业的强大惯性,使企业生产与市场需求之间拉开了差距。两种经济模型调整带来了巨大的代价,计划经济不可能迅速地扭转为市场经济。”天舒边讲边留意这位老书记的神色,看他听的津津有味,倒是也放心了一点,继续讲了下去。
“第三,计划经济观念仍然有强大的主导作用和惯性作用,计划虽然消失了,但人还在,观念还在,习惯还在,特别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套价值体系还在,这些因素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从官办经济向民营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步履蹒跚,并且与南方一些新兴的工业区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说到这里,天舒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书记,其实这第三条还是可以省去的,现在网络媒体如此发达,人们的观念大多还是较为开放的,当然,也是有着一些老官员比较守旧的,但只是一些少数。”
“为什么这样一个拥有如此雄厚资源的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之后日渐衰败,为什么某些地区居然被人誉为“生锈地带”?原因一是在经济转轨时期制度轨道没接好,二是老工业区继续工业化的问题没解决好。已经工业化的地区不等于其工业化的进程是一劳永逸的。所建起的一个个城市和一座座工厂,必然要随着发展而改造更新。在这种意义上说,老工业区的改造比南方农业区的工业化更需要付出成本。事实证明,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越是工业发达的地区,转轨的成本越高,代价越大。”
“相反,那些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可以描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象苏省的苏锡常、浙省的温洲、义乌、永康和广东的东莞、顺德等等都是在一片田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技术层面上看调整的代价,计划经济象一架运转正常的大机器,一旦计划发生失调,这架设计精密的机器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