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晋此次的第三个目的,是来“借钱”,不过不是为自己借,而是为“财政赤字”严重的县政府求援。
简单来说,财政的支出大于收入,就叫“赤字”。一般情况下,政府的收支情况,会提前做一份详细的预算计划,理论说,财政收支平衡是“财务”的最佳情况,就是财政收支相抵或略有节余。
但是任何预先的计划都不会很完美,在执行的过程和最后结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特发情况,比如赈灾、补助、抚老养幼等等,政府不得不中途挪用“专项资金”,解决大批的社会问题。而如果之后没有有效的手段弥补这份缺漏,便会出现“入不敷出”的局面,恶性循环下去,最终造成严重的财政赤字。
财政赤字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现代社会可以通过发行纸币等办法缓减;而在经济不发达的古代,一般是通过加大朝廷拨款和增加当地税赋的办法,治标不治本地暂时压制。所以,古代的王朝几乎逃不过每百年或数百年一轮的兴衰周期,原因之一便是政府的财政已恶化到无法收的局面。
文裕县的情况很特殊,当地商业极为不发达,除了生活必需品外,几乎没有完整的奢侈品等物品的市场;而且同时,土地也极度贫瘠,农业经济非常薄弱。因此,丁晋知道如果将“财政危机”报朝廷。朝廷除象征性地拨款救助外,必然会要求当地政府增加税收,而税收地重头也必然会加在本已频临破产的农民头。
无论是出于自己的政绩考虑,还是个人感情来说,丁晋都不希望看到“民不聊生”的情况发生。于是苦心竭虑地思考了种种解决办法。又和县丞索秀玉、主簿崔斯立等人商议许久。最终定下了一条自救之路。
那便是努力发展当地的商品经济,尤其是扶助有地方特色地产业。
结果,等到丁晋下去一视察,才发现众人寄以厚望地几个“官办企业”,几乎都倒了破产倒闭的边缘。即便连最大的官营醋坊。都无法幸免。
醋。是当地的特产,文裕、武陵、清徐等县的醋业,名声在外已数百年。一直为当地地支柱产业。文裕醋坊,更是曾为县署财政立下了汗马功劳。据有些乡老讲,几十年前,文裕县凭借制醋业,成为整个并州最繁华地县城之一,外县地女子都喜欢远嫁到文裕县来享富贵。
但是,曾经的辉煌早已成为过去,兴盛不在。丁晋觉得自己很失职,虽然“官办企业”一直为“主簿”崔斯立管辖,但自己作为县署长官,竟然对治下部门如此糟糕的情况一点不了解,实在很打击他一向自信地心理。
崔斯立不情不愿地被罚了半月薪水,他觉得很委屈,这醋坊远在黄展大人当县令的时候,已经破败不堪,后来又被孙八王糟蹋折腾,能幸存下来已经不赖,自己即便再多两只手脚,难道还能起死回生不成?
丁晋先打棒子后给面包,处罚崔斯立后,私下又苦口婆心地为他做思想工作,一番至诚之心只想为百姓做点实事地话语,总算感动了崔斯立。他也不是个铁石心肠之人,当然看得到当地百姓的穷困,再说有哪个官员,不想赢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