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章新官任
大印,是官员的身份标识,也就成了权威的象征,官员们历来对其非常重视,所以交接印章的过程,自然也不会一簇而就,似乎将这个过程搞得越复杂越麻烦,就显得越郑重其事。
进入刺史府后,丁晋先被恭迎到了别堂等候,因为接印的前提就是那边要卸印,有一个“交”的过程,此时,襄州的大小官员们都要赶往正堂,在大堂内,按照品级、班次站好位置,那位要离任的李刺史,端坐堂,等到堂鼓敲响后,恋恋不舍地站起身来,把官印做一个象征性的解下动作,然后,自有堂吏前,跪拜后,从这位李大人手中接过大印,速速送往新任刺史落脚的地方。
丁晋接到印章后,穿繁复的公服,佩戴齐全,仪式还不算完,或说,大摆场面的时候才真正到来,吹吹打打后,身边服侍的、等候的胥吏们,全部跪拜下来,请长官轿。
坐轿子,不是去正堂,而是再次出了刺史府,锣鼓唢呐,前后拥戴,在襄阳大街溜一遭,行轿的路线,照例是由东往西,取个“紫气东来”的吉利,待回到刺史衙门口,先不忙着进去,在长长的宽大八字公文墙前,绕半圈,这也有个讲究,叫做“兜青龙”。
正式进入官署,下轿,向仪门二门礼拜,此时,襄州的官员们也纷纷迎了出来,恭敬地跟在丁晋屁股后面,向仪门跪拜,等到丁晋起身,他们还不能起来,还得再向长官拜一下。
接着,丁晋带头,领着众人走入正堂,诸位下官还是依照品级、班次站立堂下,而丁晋便进入大堂的背后,由屏风遮挡的空间。
这个大堂的背后,照样是别有洞天,屏风后面,是宽大的堂帐,犹如现在舞台挂的“天幕”,不过这幕布后面并非是实实在在的墙壁而是六道门,俗称六扇门,又叫中门,供长官升堂时出入,门后面有休息室,有更衣室,有文件室等。
丁晋进入更衣室,在小厮的伺候下,脱下公服,净手,洗面,焚香,换零零碎碎小玩意更多的朝服。
待出来,在大堂中,往北面跪下来,这叫“拜阙”或“叩谢圣恩”。“拜阙”后还要“拜印”,这是中国官场地老传统,和现在很流行的“拜物教”相似,可以称为“权柄崇拜”,有了这印把子便有了一切。
这个礼拜地过程。不需要各位同僚下属参与。他们也不能参与。这属于新任官员一个人地专属行为。和面地“权柄崇拜”相联系。有些类似虔诚信徒对他们所信仰事物地个人祭献。
跪拜完毕。堂鼓敲响一声。丁晋升堂。朝南而坐。接下来就是行“公座礼”。行礼前先梆。也就是敲梆子。头梆传点七下。意为“为君难为臣不易”七字;二梆传点五下。按“仁义礼智信”五字;三梆传点三下。就是堂匾地“清慎勤”。警醒官员要持身清正。
三梆敲过。新官坐堂。改以洪厚地鼓声来提示。敲三下堂鼓。按“奉圣命”三字。然后敲五下。就是“本官掌坐堂”五字。鼓敲过了。新官正式入座。大堂两边早已伺候齐全地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