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征粮滋事
第三十七章 征粮滋事
前面说过。昭仪军这只偏师,负责的主要工作,既不是战斗,也不是防卫,而是征集粮草的任务。
本来,大军征伐,辎重粮草应有国家统一筹集和配给,但是战争进行到现在,参战的朝廷各支部队,除了羽林军等少数主力外,大部分的用度,也只能是通过自己筹集的方式来完成,朝廷只能支援一小部分。
这是由国家经济糜烂、国库据挤造成的结果,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做的危害很大。
襄州,就是昭仪军的粮草征集之地,军人们谓之“吃食”。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这种白吃白拿东西的“食客”,自然是不受欢迎的主,但一些边临战场范围的州县,为了自身辖区内的安全,往往也会主动寻找一些和己方关系不错的部队来驻扎。一方面。军队得到粮草补给,可以加强自己的持续作战能力;另一方面,地方得到军人庇护,免受战乱或者匪患的侵扰,多少算是双赢的关系。
不过,这种关系比较脆弱,除了一些非人力的变故外,还取决于双方共同的努力维护,比如说军方索要无度,超过地方政府的承受能力;或者地方已肃清战乱,不再需要军队的保护,凡此等等,都可能造成关系的破裂。
而昭仪军这只征粮部队,来到谷城一年有余,总得来说,和地方上的关系还算马马虎虎,不过,这主要得益于县令邵凤康的软弱胆小,事实上,随着昭仪军索要数目的不断增多,谷城百姓已是怨声载道,而每次,邵凤康面对强横的来征粮的军士,总是鼓不起勇气来抗争。
所以说,昭仪军和谷城官员之间,早已存在矛盾,没有爆发出来。只是缺少一个突破点。
而在接风宴后,谷城县上至官员士绅,下至黎民百姓,都知道了新任刺史大人和昭仪军屯粮都尉孙归有着很深的矛盾,这是种心理暗示,尤其是大家都对昭仪军不满的时候,为昭仪军树立起这样一个强大的敌人,那么,反过来说,这个昭仪军的敌人,无疑就成了自己敢于对抗一些不满因素的大靠山。
这让很多人有了底气,于是,矛盾自然而然就爆发了。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就是昭仪军的军士们又来征收这个月的粮草了。按照惯例,他们需要先和县署官员协商后,由县衙出具一道告示—说明这个月的粮草数额是多少?摊派给了哪几个乡的百姓负责?到时候,县署的差人会跟随征粮运粮的军士们,前往指点的地方,向百姓收取粮食。
实际上,差人们也会从中渔利,这是以前谷城县署制度的不严谨和监督的散漫造成的必然症结。但是,这些弊病在丁刺史到来后,得到了改善——田曹和户曹两个部门的许多规章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整顿。
差人们正憋着一肚子火,征粮的军官们得意洋洋地来了。这
为优化阅读体验,本站内容均采用分页显示,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